根据《国家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3〕103号)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环评文件作出行政许可,为保证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项目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2024年10月9日-2024年10月14日(5个工作日)。联系电话:0876—3122650、3120965。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砚山县江那镇丫口砖瓦用页岩矿
建设地点: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江那镇俩勒村
建设单位:砚山县江那镇金荣页岩砖厂
环评类别:环境影响报告表
环评单位:沣达环保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二、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为砚山县江那镇金荣页岩砖厂,编制单位沣达环保科技(云南)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江那镇俩勒村 ,项目于2020年6月9日取得县发改局备案,备案号:2020-532622-10-03-046228,建设性质:扩建。原矿山矿区面积0.0518km2,生产规模1.2万吨/年,现拟建设原矿堆场、破碎加工区、堆料区(用于成品堆放)、变配电房、地磅秤、机修房、值班室、储水池等设施,形成10万吨/年(5.56万m3/a)露天开采砖瓦页岩矿山。
投资总额:总投资为32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01万元,占总投资31.56%。
三、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结论分析及减轻影响拟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文本摘要)
(一)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减轻影响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影响及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
(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主要是进行矿山开采平台基建剥离建设、矿区截排水系统建设、矿山道路及边坡建设、设备安装及环保设施建设等。矿山开采平台、矿山道路占地面积约为9000m2,其占用土地类型为一般耕地。项目不涉及占用公益林、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区和基本农田。本项目矿山建设开采后,占地范围内的一般耕地原有功能将消失,土地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暂时丧失了其原有的功能,待服务期满后再作覆土植被恢复等以恢复其原有功能,这样土地使用功能短期内发生了变化,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土地补偿工作,并在服务期满后做好占地区土地整治和覆土植被恢复工作,因此,施工期对土地利用影响可接受。
(2)对植被和植物资源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施工期对植被和植物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矿山开采平台基建、初期雨水收集池、截排水沟、矿山道路、环保设施建设以及设备安装等修建过程中表土剥离对植被的破坏,拟建土地地表植被较少且占地面积较小,破坏的植被资源主要为耕地植被、灌丛和稀树草丛。由于周边区域存在大量的同类植被,矿山开采平台基建、初期雨水收集池、截排水沟、矿山道路建设、环保设施建设以及设备安装等建设不会造成同类植被的减少,更不会造成同类植被的消失,施工期的建设活动不会使评价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对植被和植物资源的影响可接受。
(3)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由于本项目区受人为活动频繁的影响,野生动物的适宜生境很少,动物资源受到限制,种类不多且种群数量较小。矿区未发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未发现有狭域特有种分布,亦不涉及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可接受。
(4)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不可避免地对植被资源和野生动物造成影响,使得生物量减少,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
由于本项目施工期土建工程量不大,施工期短,对植被资源和野生动物的破坏有限,不会造成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的明显减少,更不会造成物种资源的消失。随着施工期的结束,通过加强绿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施工期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破坏的生物多样性通过自我修复,逐渐形成新的生物多样性平衡,构成新的生态平衡格局,施工期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可接受。
(5)对景观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存在土石方的开挖、破坏植被,并且导致水土流失可能性增加,对周围人群造成一定的视觉冲击,影响景观环境。
本项目施工期工程量较小,工期较短,对景观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优化施工,避开雨天施工,减轻对植被资源的破坏,减轻对景观环境的影响程度。本项目不涉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也不在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路线上,对景观环境影响可接受。
2.施工废气影响及减轻措施
项目施工期涉及的废气包括粉尘扬尘、车辆产生的尾气。
(1)项目施工期涉及粉尘的环节包括矿山开采平台基建、初期雨水收集池、截排水沟、矿山道路等开挖建设时废土粒随风飘起产生的粉尘,建筑垃圾清运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在卸车和搬运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风力较大时,开挖管沟等产生的粉尘随风飞扬产生的扬尘、废土石装运产生的粉尘和建筑材料卸车、搬运产生的粉尘随风飘扬产生的扬尘、施工车辆和运输车辆通过时产生的扬尘等。
(2)汽车和施工机械设备尾气
项目施工机械废气主要烟尘、NOX、CO、CH化合物等,施工机械废气属低架点源无组织排放性质,具有间断性、产生量较小、产生点相对分散、易被稀释扩散等特点,项目区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好,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无组织排放。
综上所述,在采取相关措施后,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扬尘、机械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3.施工废水影响及减轻措施
(1)施工废水
项目施工期施工量较小,施工期短,因此施工场地内不进行运输车辆及机械冲洗,项目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机械在场内进行简单清洗,清洗废水主要为SS,场地内设置有临时沉淀池(1m3),经沉淀处理后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施工工序及场地洒水降尘,施工废水不外排。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项目施工期工程量较小,施工期人员均为周边村民,不在项目区内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均不在施工场地内食宿,入厕使用原有生活办公区的公厕,清掏作农肥。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处理后,项目施工期对周围地表水影响较小。
4.施工噪声影响及减轻措施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减轻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施工计划、夜间不施工;选用低噪声设备,通过对动力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等方法降低噪声,另外,运输车辆进入村庄应减速、禁鸣。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将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降至最低。项目施工噪声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长期影响,随着项目施工结束,施工噪声污染将随之消失。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后,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5.施工固体废物影响及减轻措施
施工阶段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土石方、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1)土石方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可知,施工期主要建设内容为矿山开采平台基建、初期雨水收集池、截排水沟、矿山道路、环保设施建设以及设备安装等。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共产生开挖土石方量500m3。土石方全部回用于场地平整,挖填平衡,其余的矿资源量全部用于产品加工生产,项目基建期无永久弃渣产生。
(2)建筑垃圾
项目施工期产生少量的建筑垃圾,环评要求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其中可再生利用部分回收出售给废品收购站,其余部分用于矿区道路回填,禁止与生活垃圾混合,禁止随意丢弃。
(3)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工人为10人,均为项目附近村民,均不在项目区内居住,则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25kg/d人计,整个项目施工期为5个月(按150d计),则项目施工期生活垃圾总量为0.38t。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周边村庄生活垃圾处置点处置。
综上所述,项目固体废物在采取以上措施处置后,均得到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二)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减轻影响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
运营期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因素主要有生态环境、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
1.生态环境影响及减轻措施
(1)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根据《云南省砚山县丫口普通建筑材料用页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项目共计占用和破坏土地面积101300m2,均为临时占地。占地类型包括一般耕地、建设用地。项目不涉及占用公益林、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区和基本农田。
项目矿山建设开采后,占地范围内的一般耕地原有功能将消失,土地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暂时丧失了其原有的功能,待服务期满后再作覆土植被恢复等以恢复其原有功能,这样土地使用功能短期内发生了变化,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土地补偿工作,并在服务期满后做好占地区土地整治和覆土植被恢复工作,则项目的建设对土地利用影响可接受。
(2)对植物的影响
本项目在矿界范围内进行开采。根据现场调查,矿区内植被主要为耕地植被、灌丛和稀树草丛。耕地植被主要为水稻、玉米、烤烟和各类蔬菜等;灌木树种有小叶女贞、悬钩子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高羊茅、早熟禾、紫茎泽兰、白花三叶草等。无国家级及省级保护植物,也没有地区特有种,也未发现古树名木。矿山露天开采对植被的影响首先是开采面上覆盖层的剥离,这将使剥离面上生存的植物彻底毁灭,而形成裸露地,会改变原有的用途和功能,将造成小范围内植被数量的减少,其次是矿山开发导致人为影响加强,这也是矿区植被类型和组成植物种类发生改变的原因,自然植被遭受破坏必然影响到矿区附近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矿区附近,由于人为活动对自然植被的影响加强,植物的种类组成也将随着影响程度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而随着本项目的开采人为影响逐渐加剧,植物种类组成还会进一步发生变化。
①对植物种类及数量的影响
矿区内植被主要为耕地植被、灌丛和稀树草丛。耕地植被主要为水稻、玉米、烤烟和各类蔬菜等;灌木树种有小叶女贞、悬钩子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高羊茅、早熟禾、紫茎泽兰、白花三叶草等。工程直接占用土地进行露天开采将完全损毁原有的植被类型,将造成一些植物种类数量上的减少,但项目区域内的物种以人工栽培植被为主,为常见种和广布种,无国家级及省级保护植物,也没有地区特有种且在评价区外围广布。因此,项目建设不会使某种植物灭绝,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某种植物的遗传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
②采矿粉尘对植物的影响
矿区周围植被主要以人工农作物、人工植被杉木、灌木、草丛等。露天开采粉尘、运输道路扬尘对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便是对该地区主导风向下风向的植物造成危害,特别是位于下风向的植被。
项目运行期间有几个因素可能会对矿区和运输道路沿途的植物及其生境有一定的影响。噪声、灰尘、可能的塌方、人类活动和汽车带来的外来物种的入侵。根据类比资料,噪声不会对评价区的植物及生境造成明显的影响。由于矿区沿线目前已有道路存在,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不会在现有基础上显著增加。
另外,矿石开采、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会对附近的植物产生一定影响。粉尘降落在植物叶面上,吸收水分成为深灰色的一层薄壳,降低叶面的光合作用;堵塞叶面气孔,阻碍叶面气孔的呼吸作用及水分蒸发,减弱调湿和机体代谢功能,造成叶尖失水、干枯、落叶和减产。粉尘的碱性物质能破坏叶面表层的蜡质和表皮茸毛,使植物生长减退,对其产生不利影响。本次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开采过程中,应采用洒水车及活动软管等对露天采区、运输道路等进行洒水降尘,并确保开采、输送工段设置的除尘设施处于有效运行状态,减少对周围自然植被及人工植被的影响;分区开采、边采边生态修复,确保开采完毕已基本完成土地平整和植被生态修复完成。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粉尘排放不会对周围植物产生明显影响。
(3)采矿活动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影响
据现场调查,评价区未发现大中型野生动物,经常见到的为一些小型的野生动物,主要为菜花蛇、四脚蛇、壁虎等,野兔、田鼠、家鼠等,两栖、爬行类在评价区分布少,鸟类分布也较少,主要为普通常见的广布小型鸟类,如麻雀等。未发现国家和省级保护野生动物。
矿山开采过程中植被破坏会影响动物的栖息环境、取食地和巢穴等,加上开采期机械噪声、人员活动产生的影响,对周围动物的生活造成干扰,使它们的生活受到威胁而迁徙,远离矿山周围。矿山开采运输过程会对矿区及附近栖息的这些小型野生动物产生影响,但不会导致其灭绝。
本项目矿山及周边区域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已经对当地的植物、动物资源产生了一定干扰,动物也已经对采矿活动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据实地调查,通过对照矿区范围内与矿区范围外基本同类型自然生态的动物资源种类,发现差别不大。故可认定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加剧这种干扰,对当地动物资源的影响较小。
(4)对景观的影响
矿山开采对景观的影响表现在:矿山开采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破坏地表结构,影响了地表形态的连续性和协调性,使原来的景观变为建设场景观,景观功能下降;评价区破碎化程度加深,造成多个新的斑块,人工痕迹明显,与地表生物群落景观不和谐、影响视感景观;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形态形成强烈对比,引起视觉污染,破坏区域生态景观原有的协调性和自然性。
矿区占地主要是旱地、耕地,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原有景观价值不高,矿山开采对区域自然景观将造成影响,但不会明显降低该区域的景观价值。开采过程中加强管理,严格实施分台阶开采,规范开采行为;开采完成后及时实施矿山恢复治理方案,搞好矿山生态恢复工作,如已开采区域土地整治、覆土植被恢复,采场边坡深切、岩石裸露区种植速生藤类植物,形成新的人工绿色景观,小范围内改变生态景观类型。虽形态稍有改变,但不影响区域景观效能。且本项目未处于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旅游线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因此对景观影响可接受。
(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项目区内未发现国家、省、县级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本评价区内主要为灌木和耕地,灌木树种有小叶女贞、悬钩子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高羊茅、早熟禾、紫茎泽兰、白花三叶草等。常见动物主要为菜花蛇、四脚蛇、壁虎等,野兔、田鼠、家鼠等,种类及数量较少。项目开采期建设使栖息于区内的动物必须全部迁徙。矿区区域内野生小动物为当地常见物种,全部清除后不会引起物种灭绝,对当地物种影响小,不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平衡。栖息于区内的动物可以迁徙到矿区附近生境,对动物数量影响较小,不会影响区内生态平衡。
工程完工后进行植被恢复时做好环境管理工作,保证植被恢复资金到位,另外一方面在树种选择上选择乡土树种进行生态的恢复,并且在绿化植树后要进行管理维护,保证一定的成活率,在这种条件下可保证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
(6)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矿山开采作业将会使地表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即使没有雨天雨水的冲刷影响,也会使地表温度变幅增加,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不利影响。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有机质分解作用加强,使土壤内有机质含量降低,不利于重新栽培其它植物。但项目通过对已开采区域平整、覆土种植植被以及养护等人工熟化措施调整后,项目采矿作业还不足以对评价区域的土壤理化性质产生影响,不会使区域土壤理化性质恶化,但由于下列原因可能会导致土壤受到一定的污染:当发生暴雨或持续性降雨时,雨水漫流,松散土石冲刷后会使土壤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
(7)生态稳定性影响
矿山开发对局部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对整个评价区域自然体系的稳定性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仅使局部区域植被铲除、动物栖息地减少、水土流失侵蚀度增加,使局部生物量减少,局部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但由于影响面积小,对评价区域内自然生态体系的稳定性和对外界环境干扰的阻抗和恢复功能影响不大,对整个评价范围内区域自然体系恢复稳定性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是评价区域内自然体系可以承受的;同时,工程建设和施工使区域生态环境局部动植物物种的移动和抵御内外界干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对植被分布的空间影响不大。因此,项目实施与运行对区域自然体系中生态环境自身的异质化程度影响不大,对评价区域自然体系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不大。为进一步降低项目实施造成的对生态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项目水保方案措施,项目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影响:严格控制开采作业面范围,禁止开采人员在非开采占地区域乱采乱挖;项目合理安排开采时序,已开采区域及时进行平整覆土并绿化;项目应对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并设立防护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复垦过程中应加强地表移位监测,确保地表塌陷区复垦人员的安全;本项目在服务期即将到期前,必须编制关闭或封场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报请相关主管部门核准,并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在服务期满后立即实施关闭或封场计划。
(8)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与基础,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矿区占地区域未发现大中型野生动物,经常见到的为一些小型的野生动物,主要为菜花蛇、四脚蛇、壁虎等,野兔、田鼠、家鼠等,两栖、爬行类在评价区分布少,鸟类分布也较少,主要为普通常见的广布小型鸟类,如麻雀等,未发现国家和省级保护野生动物。植被主要为灌木和耕地,灌木树种有小叶女贞、悬钩子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高羊茅、早熟禾、紫茎泽兰、白花三叶草等。以上动植物为区域内较常见种和广布种且不存在珍稀濒危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区。
为减轻项目对植被、动物生境的破坏,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绿色矿山、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等方案的要求,“边开采、边治理”,进行生态恢复工作,所用草种选用原占地范围常见物种,对当地固有植被进行补偿,保持区域植被多样性且不破坏原有平衡,使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补偿,待矿区闭矿后,可恢复一定的生物量。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矿区占地造成的受损物种为区域内较常见种和广布种且受损区域相对较小。随着矿区占地区域绿化等生态恢复措施的实施,对生态破坏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与补偿,所用草种选用当地物种,可使破坏的生态环境基本得到恢复和补偿。故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产生明显影响。
(9)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工程占地区及影响范围内的地表将遭受不同程度的扰动和破坏,局部地貌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如不采取防治措施将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项目后期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后,应严格落实水保方案提出的各项水保措施,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的防治,项目的建设、运营不会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
(10)矿山闭矿后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规定,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等义务,大力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快对矿山损毁土地进行修复,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服务期满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规定进行封场,并制定生态保护及修复方案,对矿山进行生态恢复,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根据露天开采页岩矿的特点,闭矿后的一段时期内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与矿山在生产运营期相比,其对环境主要的影响将趋于减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随着开采资源的枯竭,页岩矿体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各产污设备也将停止运行,如粉尘等空气污染物排放、生产设备噪声等产污环节也将减弱或消失,对采空区进行生态修复治理,露天采区和石料加工场地等附近区域的生态环境将逐渐得到自然恢复或较大改善。②矿山闭矿后,台阶不稳定滑坡、边坡出现塌方等,会造成水土流失。通过边坡加固、固定边坡等措施减小水土流失的发生率。③通过对露天开采区及加工场地的修复或绿化以后,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逐步消失,整个矿山的生态系统将得到恢复。④通过对露天采区、加工场地、运输道路等进行修复、恢复植被,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渐改善。⑤制定生态恢复及保护方案,并实施矿山的修复及保护。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矿山闭矿后,各产污设备将停止运行,“三废”等排放也将停止,闭矿后将不存在“三废”等污染问题。针对矿山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另外,矿山服务期满后也必须采取闭矿措施。
(1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运营过程严格按照“边开采边修复”的原则及时对项目采空区进行修复,生态修复区域为整个矿区,目标为恢复整个矿区的生态环境,具体措施如下:当出现采空区时及时对项目采空区进行废石(土夹石)回填、表层加盖剥离表土,及时种草植树或复耕。覆土绿化所用树种尽量采用原生、速生、适生种类,并考虑水土保持和水涵养功能,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修复;根据不同区域地段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在时间段上有所侧重;边坡上以种草为主,辅以速成、根系发达的灌木;开采地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矿山按照“边开采边修复”的要求在开采过程中及时对采空区进行修复治理,恢复植被的情况下,矿山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及减轻措施
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产排污环节主要来源于开采(挖掘铲装)、运输等,主要包括开采区粉尘(包括开采粉尘、铲装粉尘、车辆运输扬尘,污染物为颗粒物)、燃油废气(污染物为CO、NOx、THC)和办公生活区食堂油烟。采取如下措施减轻影响:
原料及生产均设置于规范的生产厂房内,粉尘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有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开采(粉尘)采取洒水车喷淋洒水配合挖掘和装卸作业方式防控 。厂区道路采取洒水降尘措施防控,同时要求车辆在运输产品时必须采取封闭方式,杜绝运输途中沿路撒落。对裸露地风蚀起尘采用洒水车进行降尘处置。
3.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减轻措施
项目用水主要办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其中生产用水全部蒸发损耗,无废水产生,产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采取如下措施减轻影响:
在矿区四周、开采平台、运输道路周边修建截排水沟引入建设的废水、雨水收集池收集后用作洒水车水源及场区降尘,依托金荣原有生活办公区的公厕收集用来收集员工粪便,提供给周边的农户用作农肥利用。
4.项目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及减轻措施
矿山噪声主要来自挖掘机、装载机等生产设备产生的噪声。采取如下减轻措施:
①设备选型时选用功能好、噪音低的生产设备。
②加强开采设备的日常维修和管理,保证机械处于低噪声、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状态。并对老化和性能降低的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换,以此降低摩擦,降低噪声强度。
③给生产员工佩戴耳塞,加强劳动保护,保证每日8h的劳作时间,避免一班长时间高强度进行作业。
5.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减轻措施
本项目固体废物分为一般固废及危险废物,一般固废包括生活垃圾、废土石、初期雨水收集池底泥、化粪池粪便等;危险废物主要为废机油。
采取如下措施减轻措施:
(1)在生活区设置生活垃圾收集桶,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
(2)危废(废机油)采取在砖厂内统一建设危废暂存间放置危废收集桶,废机油由危废收集桶收集,最终委托交由有资质的机构处理。项目危险废物的收集、暂存、委托资质单位清运处置,环保要求如下:
①收集: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单独收集,严禁和一般固体废物混装,危险废物使用危废收集桶分类收集。
②贮存: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进行贮存,即“必须将危险废物装入容器内,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危险废物使用危废收集桶收集,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能做到防风、防雨、防晒、防渗、防流失。危废暂存间地面及墙裙必须进行防渗,防渗层为至少等效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③委托转移:危险废物委托资质单位清运处置,转移处置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相关要求,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设置台账,明确危险废物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等。
④危废暂存间必须派专人管理,其他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内。
⑤危险废物暂存间不得存放除危险废物以外的其他废弃物。
⑥危废暂存间管理人员须做好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入库日期、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每月汇总一次。危险废物暂存期间应定期进行检查,防止泄露事故发生。
⑦危险废物储存点不得放置其它物品,应配备相关的消防器材及危险废物标识。
6.地下水、土壤环境影响及减轻措施
(1)地下水影响及减轻措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为Ⅳ类,不进行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本评价不再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矿区地表水系不发育,矿体中不存在有害元素且赋存状态稳定,不易分解,在淋滤作用下进入地下水的量极少,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较轻。
润滑油、废机油泄漏下渗至地下水环境中可能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本次环评提出,采取重点防渗区和一般防渗区进行防治。
重点防渗区:项目采用专用收集设施对废油进行收集,危废暂存间暂存采用混凝土浇灌+1mm厚HDPE+环氧树脂进行防渗处理,满足等效黏土防渗层Mb≥6m,渗透系数K≤10-7cm/s。废油泄漏时可控制于危废间内,不会下渗至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中。
一般防渗区:化粪池、初期雨水收集池四周及池底采用等效黏土层(厚度≥1.5m)进行一般防渗,渗透系数≤10-7cm/s。
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防渗措施可有效防止风险物质下渗进入土壤和地下水,通过加强定期检查消除污染隐患;发现有污染物泄漏或渗漏,及时修补。因此本项目的建设运行对地下水影响可控。
(2)土壤影响及减轻措施:矿山开采作业将会使低矮灌木和杂草丛破坏、地表裸露,即使没有雨天雨水的冲刷影响,也会使地表温度变幅增加,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不利影响。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有机质分解作用加强,使土壤内有机质含量降低,不利于重新栽培其它植物。但项目通过对已开采区域平整、覆土种植植被以及养护等人工熟化措施调整后,项目采矿作业还不足以对评价区域的土壤理化性质产生影响,不会使区域土壤理化性质恶化,但由于下列原因可能会导致土壤受到一定的污染:当发生暴雨或持续性降雨时,雨水漫流,松散土石冲刷后会使土壤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
因此本次评价提出:需在矿区开采区范围周边设置截排水沟,并在截排水沟末端设置一个初期雨水收集池,将初期雨水沉淀后用作非雨天项目区洒水降尘用水。
7.环境风险影响及减轻措施
(1)矿山风险防范措施:本项目的主要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矿山开采区边坡崩塌、滑坡及边坡失稳。本项目发生风险事故概率极低,在采取本环评及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等报告中提出防范、减缓措施,风险事故率可降低到最小。
(2)危险废物暂存间风险防范措施:①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采取防渗措施,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乙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②危废暂存间室周围设置截排水沟;③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及相应的台账管理制度;④危废暂存间淋滤水由专用收集桶收集后,委托有相关处理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
(3)编制应急预案:针对本矿山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要求矿山建设单位编制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将风险事故率降低到最小,而企业在出现突发事故时,有一定计划进行抢险、救险,使事故产生的影响范围得以减小,财产损失率及人员伤亡率降到最低,对企业生产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本矿山的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四、经审查,项目文本编制基本规范,基本满足有关技术规范及标准的要求,对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及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总体评价结论可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三线一单”空间管控及生态环境准入有关要求,对项目环评文本中分析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采取的措施拟决定给予同意批复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