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5日 星期天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关于砚山县卡西力大山砂石料场环境影响环评文件拟审批公开信息
发布时间:2021-04-27 16:10:41     来源:文山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 阅读次数:2341

根据《国家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3〕103号)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环评文件作出行政许可,为保证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项目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2020年4月26日-2020年4月30日(5个工作日)。联系电话:0876—3122650、3120965。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砚山县卡西力大山砂石料场项目

建设地点: 砚山县江那镇羊街社区石头大寨

建设单位:文山正启工贸有限公司

环评类别:环境影响报告表

环评单位:云南纳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项目概况

项目环评编制单位为云南纳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为文山正启工贸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兰启,建设地点位于砚山县江那镇羊街社区石头大寨。项目于2020年12月1日取得项目备案证,备案号为:2020-532622-10-03-011182。建设性质:改、(扩)建。项目属于转型升级项目,项目改建后矿区面积扩大至0.1495km2,生产规模由原来的2.52万吨/年提升到100万吨/年。项目沿用原有部分设备,破碎站设备拆除重新购置安装,项目开采方式、生产方式全部不变,项目新建矿山道路、初期雨水收集池、截排水沟、除尘设施、危险废物收集桶及危险废物暂存间等。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项目环保投资108.41万元,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5.42%。

三、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结论分析(文本摘要)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道路、废石场、表土场及办公生活区的修建均会占压破坏一定量的植被,场地的平整、截(排)水沟开挖和挡土墙的建设等会使原地表结构及地面植被遭到破坏,但影响范围有限。评价将从对土地、植物、动物及水土保持等四个方面分析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在施工期对植物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矿区场地地表开挖平整和施工材料的堆放,会对工程涉及区植物造成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施工完成并采取合理的绿化恢复措施后,影响区植被可以部分恢复原状,临时占地的植被可基本恢复,而永久占地的植被永久性损失。植被类型和数量的减少将对评价区内原有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2)动物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会对采区地表的扰动,将清除矿山原有的植被,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迫使它们迁徙,使得采区内动物数量减少或者死亡。但是项目区内野生动物种类主要是小型野生动物如山雀、昆虫和啮齿类动物,这些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十分有限且游动性较强,施工期间,这些动物一般能逃离施工区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

(3)对土地影响分析

本项目土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对矿区场地进行的开挖、堆放、回填、人工踩踏、机械设备夯实或碾压等施工操作,对土地的影响最大。

土地占压主要包括大型机械及交通工具碾压、材料堆放占压和施工人员的踩踏等方面,土壤占压的结果,使土壤更为紧实,比重及密度增大,土壤原有孔隙系统及结构破坏,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下降、这些占压区的植被生活力恢复需要一定的年限。

总之,项目施工期对矿区内现有土壤环境在土壤层次、结构、性质、肥力以及土壤的可恢复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将降低矿区土壤的育林性能,影响植物的生长,最终导致植被覆盖量下降。因此在施工期及服务期结束后,应及时进行生态恢复,尽快提高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以维持土壤原有性状,减少植物生产损失,尽量减少水土流失。

(4)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由于地表扰动,原本稳定的地表结构发生松动,或表层土的堆置处于非稳态,易遇风起尘,尤其是道路修建过程中的工程遗迹,或废土石在尚未压实或非稳态状态下,降雨天气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项目在落实主体设计和水保方案设计的相应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后,能有效减少矿区水土流失。

(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结论

由于本次扩建项目施工期建设内容较少,工期短,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在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后,对环境影响均较小。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占地

项目工程占地包括露天采区、工业场地区、办公生活区、矿山运输道路区、废石场区、表土堆场区等,总占地面积15.46hm2,占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荒草地,矿山建设及生产未占用基本农田,在所占土地中,占用了一定面积的林地,占用的林地为次生林,不属于生态公益林,且项目占地性质均为临时占地。项目矿山开发结束后将对以上用地进行复垦和恢复。同时项目用地占砚山县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较小,总体不会改变当地土地利用格局。

2)对动、植物资源的影响

项目的建设无疑会导致区内植被的减少,表土剥离,地表植被将全部清除,改变了原有的用途和功能,将造成小范围内植被数量的减少。但占地面积较小,矿区主要的植被类型为云南松林、稀树灌木草丛为主,均为当地植被类型。项目的实施对全县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大。且项目内植物均为区内常见种,无珍稀物种,因此项目建设对植被影响不大。

项目建设植被破坏的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中小型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加上施工机械噪声、人员活动产生的影响,对周围动物的生活造成干扰,使它们的生活受到威胁而迁徙,远离矿山施工地周围。在直接影响区,动物将不复存在。但项目区占地面积较小,且项目区环境状况与周围相似。因此,项目实施后,项目内动物将迁徙到附近生境,但其生态环境、气候等与项目区类似,迁徙动物能很快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因此,项目建设对评价区小型野生动物的类型及数量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影响不大。

环评提出项目建设单位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及管理,加强对动物保护的学习和宣传,在项目开采结束后,对开采区进行植被恢复,将很好的修复生态环境。

3)对区域生态的影响

项目评价未发现珍稀保护植物和珍稀保护动物,因此项目对珍稀保护动植物的影响不大。项目区内主要为林地,区内主要其乔木、灌木以及杂草,同时区内也栖息有少量昆虫、鸟类等动物,主要为当地常见物种,项目建设需对矿区表土进行剥离,区内植被需全部清除,使栖息于区内的动物必须全部迁徙。项目区面积较小,区内存在植物较少,且为当地常见物种,全部清除后不会引起物种灭绝,对当地物种影响小,不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平衡。

项目服务期满后进行复垦时做好环境管理工作,保证复垦绿化资金到位,另外一方面在树种选择上选择乡土树种进行生态的恢复,并且在绿化植树后要进行管理维护,保证一定的成活率,在这种条件下可保证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

4)对景观生态的影响

1)项目区景观现状

项目评价区主要为林地、荒草地及耕地,植被覆盖率较高,主要以乔木为主。

2)项目对景观的影响

项目实施后,工程建设使评价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造成了6个新的斑块(露天采场、加工场地、办公生活场区、矿山运输道路区、废石场区、表土堆场区)。新的斑块面积为15.46hm2,使原来较为单纯的林地和草地景观有了变化。项目建设对小范围内的自然景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评价区景观基质中最重要的是林地景观,但由于项目占地面积较小,且其主要占用的云南松林地景观植被在砚山县境内广泛分布,项目不会对区域林地景观产生质的影响。

项目周围为山体林地、荒草地及耕地,项目可视范围内无国道、省道、县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项目距离上述敏感点较远,也不属于其可视范围内,因此,从景观角度讲,项目建设对县城、省道、国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影响小。

综上所述,项目工程建设使评价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使原来较为单纯的景观加上了6个斑块。项目建设对小范围内的自然景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从较大范围的生态景观以及景区风貌来说,影响面甚小。随着闭矿后覆土植被、生态补偿等措施的实施,上述景观影响将逐渐减弱。

(5)水土流失影响 

项目建设和开采过程中由于原有的地表植被、土体的剥离和扰动,土壤可蚀性相应增加,抗侵蚀能力降低,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矿山地面景观。临时堆放弃土在降雨时会产生强烈的土壤侵蚀作用。矿山开掘或地表剥离会破坏岩石应力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会引起滑坡和边坡失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项目矿区开采面积为89500m2,年开采面积约11415m2,按照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划分,项目区域属轻度侵蚀区,水土流失量为1000~2500t/km2·a,则原生水土流失量为1.0t/a(按1000t/km2·a计),项目运营期表层剥离,加剧扰动地表和土壤侵蚀,造成土质疏松,导致新增水土流失,按照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划分,项目区域侵蚀级别属强度侵蚀,水土流失量为5000~8000t/km2·a,则运营期水土流失量为5.0t/a(按5000t/km2·a计),则新增水土流失量为4.0t/a。

项目正在编制《云南省砚山县卡西力大山砂石料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和《云南省砚山县卡西力大山砂石料场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本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行期间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将通过排水措施、拦挡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及管理措施进行防治,并在下阶段设计中对排水方案进行优化,是可以控制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期间产生的泥沙以及废水进入下游,流失是可控的。

根据以上分析,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服务期间应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控制水土流失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

①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不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地质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属于地质灾害危险区。矿区工程地质简单,在执行要求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后,水土流失和地貌景观破坏等地质环境问题可得到有效的防治。项目最近敏感点为西北侧530m处的麻风村,不在项目300m爆破安全防护距离之内。项目300m爆破安全防护距离之内无居民、学校等环境保护目标。矿山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基本可满足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相关功能区划要求,矿区周边环境敏感度一般,项目选址合理。

②项目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

项目改造升级后拟在采区北侧设置1个弃渣场,设计弃渣场占地面积为8200m2,采用一个台阶堆存,弃渣场底部设置挡墙,周围修建截排、水沟,最大堆积高度为13m,设计容量约7.50万m3;主要用于堆放废土石。

项目产生的废土石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因此弃土场的选址与建设应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规定的Ⅰ类处置场设置要求进行。排土场选址符合性见下表。

表4-1  排土场选址合理性分析一览表

场址选择的环境保护要求项目符合性分析a.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项目远离集镇,所选场址不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与城市规划不冲突。b.应选在工业园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厂界距居民集中区500m以外。该地区周边500m内无居民集中区,不在下风侧。所选址基本符合该条件。c.应选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以避免地基下沉的影响,特别是不均匀或局部下沉的影响。根据现场调查,场址地基状况基本满足承载力要求。基本符合该条要求。d.应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场址内未发现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也未发现滑坡及泥石流。场址选择符合该项要求。e.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项目选址附近无湖泊、水库,不属于泛洪区。场址选择符合该条要求。f.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项目附近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弃土堆放不影响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场址选择基本符合该条要求。

由上表可见,项目排土场选址基本合理。弃渣场必须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要求进行贮存、处置场的建设,必须与将要堆放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类别一致,不得混入其他固体废物;采取防治粉尘措施;周围设置截洪沟和挡墙,建立完善的检查和维护方案,及时发现隐患和采取治理措施。待矿山服务期满后,及时完成排土场的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设置建设期环境管理、监理机构,明确其职能,落实生态环境影响保护与恢复的监督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严禁在施工区域外随意乱砍滥伐树木。

②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

充分利用区域内地形地貌,尽可能减少占地面积,减小对土壤、植被的破坏面积;减少挖方、填方量,尽量做到工程自身土石方平衡。施工期应避开雨天与大风天气,减少水土流失量。

在开挖地表、平整土地时,应避开雨季,减少水土流失,尽可能将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进行保护堆存,作为场地绿化覆土。

施工完毕后应尽快清理施工现场,对可以进行植被恢复的场地覆盖表土,做到及时对场地绿化。

(2)建设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

该矿山扩建工程占地面积15.46hm2,占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荒草地,不涉及基本农田和珍稀保护动植物,在采取以上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后,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小。生态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措施可行。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严格按照允许开采范围进行开采,禁止扩大开采范围,矿山开采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的设计要求,由上而下分台阶开采。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员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禁滥砍滥伐,禁止猎杀野生动植物,注意生产及生活用火安全,严防森林火灾发生。

(3)为减轻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必须采取分区开采、逐步回填、及时恢复植被的边开采边恢复的方式,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4)项目营运过程中,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减轻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

(5)在办公生活区、道路区、工业场地区、弃渣场区设置排水沟,在排水沟末端设置沉砂池。

(6)矿山开采形成台阶后,应进行逐年植被恢复,植被恢复先首先进行表土回覆,植被恢复面积为15.46hm2。

(7)运营期末对矿山道路进行绿化,对工业场地区进行植被恢复。对废石场进行植被恢复,在表土堆场表面撒草。

同时应严格按照《云南省砚山县卡西力大山砂石料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和《云南省砚山县卡西力大山砂石料场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提出的措施和要求执行。

环境监测计划:

①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计划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在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依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计划安排,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投产各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监测,并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提供技术依据,主要为粉尘、噪声。本次环评建议具体监测计划见下表。

表5-1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计划一览表

序号监测内容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执行标准1无组织粉尘厂界上风向设一个参照点、下风向的周界外20米范围处设3个监控点TSP连续监测2天,每天不少于3次《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1.0mg/Nm3)2噪声厂界四周各设一个监测点等效连续A声级连续监测2天,每天不少于昼夜各1次《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②运营期监测计划

根据项目生产特点,以及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营运期的环境监测计划见下表。

表5-2  项目运营期监测计划一览表

序号监测内容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执行标准1无组织粉尘厂界上风向设一个参照点、下风向的周界外20米范围处设3个监控点TSP每个季度一次《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1.0mg/Nm3)2噪声厂界四周各设一个监测点等效连续A声级每个季度一次,昼夜各1次《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其他

表5-2 其他环境因素保护措施

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大气污染物施工期建筑材料运输扬尘定期洒水降尘,限速、限载,施工围挡。施工扬尘设专人对施工作业面进行洒水降尘营运期剥离颗粒物采用移动式雾炮机对剥离粉尘进行降尘,产尘率可减少80%。凿岩钻孔潜孔钻机自带捕尘器+湿法作业的综合抑尘效率约为90%。爆破及破碎锤采用移动式雾炮机对爆破及破碎锤粉尘进行降尘,产尘率可减少80%。装卸料采用移动式雾炮机对装卸扬尘进行降尘,产尘率可减少80%。道路运输运矿道路采取路面硬化、定期洒水降尘措施后,扬尘量可减少70%。破碎、筛分①对加工区采取全封闭设置(留设进出口),将破碎机、制砂机、筛分机及传送带设置于封闭的加工厂房内,并在厂房内四周安装固定喷淋装置,破碎、制砂、筛分采取喷淋降尘措施;粉尘综合除尘效率可达95%。②同时传送带上采用彩钢瓦机罩密封,传送带集中下料口安装防尘罩。制砂、筛分传送带运送排土场对排土场表面压实、压平,并在大风天气进行洒水降尘,产尘率可减少50%。成品堆场将成品堆场建设为封闭式堆场大棚(留设进出口,大棚四面围挡高度应不低于成品堆放高度),并在成品堆场大棚顶部安装固定喷淋装置,定时洒水降尘;产尘率可减少95%。爆破CO、NO2、CmHn自然扩散,植被吸附水冲厕恶臭自然扩散及植被吸附设备和车辆燃油废气自然扩散及植被吸附厨房油烟抽油烟机废水污染物施工期生活污水CODcr、SS等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洒水降尘,不外排。营运期员工清洗废水COD、BOD等员工清洗废水经废水收集池处理后回用于厂区洒水降尘。厨房废水厨房废水经环保型油水分离器预处理后,排入化粪池后提供给周边的农户用作农肥。采区地表径流SS项目初期雨水经初期雨水收集池沉淀后回用于矿山降尘用水,雨水池设置排水阀门,当回用不完或雨水超过收集池时,自动排至场外排水沟。工业场地初期雨水SS排土场初期雨水SS固体废物 施工期施工开挖土石方全部用于矿区道路回填施工工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送往附近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营运期生产固废(一般固废)废土石储存在弃渣场内,用作闭矿时绿化覆土。初期雨水收集池污泥定期清掏后用于厂区道路修缮危险废物(HW08)废机油、废机油桶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生产工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送往附近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化粪池粪便定期由周边农户清掏沤肥,用作农家肥施用。油水分离器废油委托当地的养殖户收集用于喂养牲畜。废水收集池污泥定期清掏后用于厂区道路修缮。噪声施工期施工设备噪声施工围墙阻隔,山体衰减和一定距离的自然衰减。营运期设备、车辆噪声运输车辆限速,合理布置机械设备。

环保投资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环保投资108.41万元,占总投资的5.42%。环保投资的分项估算见表5-3。

表5-3  项目环保投资的分项估算表

时段污染因子环保设施或措施投资金额(万元)备注施工期扬尘设专人进行洒水降尘0.8环评提出施工废水临时沉淀池1个,容积为1m30.3环评提出施工生活垃圾若干个垃圾桶0.01环评提出运营期废水生活污水①1个油水分离器;②1个废水化粪池,容积为5m3。1环评提出1个水冲厕(带化粪池)/依托原有水土流失在弃渣场靠近采区一侧设置挡墙;在弃渣场底部设置挡墙。4环评提出项目改扩建后,应完善截洪沟和排水沟,使其满足改扩建后场区及矿区排水要求;在弃渣场周围新建截排、水沟。6环评提出初期雨水共4个,总容积700m3,其中开采区下游初期雨水收集池容积400m3,矿区道路下游初期雨水收集池容积100m3,堆料场下游初期雨水收集池容积100m3,排土场下游初期雨水收集池容积100m3。15环评提出废气无组织废气传送带:传送带上采用彩钢瓦机罩密封;传送带集中下料口安装防尘罩。4环评提出堆场:将成品堆场建设为封闭式堆场大棚(留设进出口,大棚四面围挡高度应不低于成品堆放高度),并在成品堆场大棚顶部安装固定喷淋装置,定时洒水降尘。8环评提出道路运输:对场区内的运输道路进行硬化,运输车辆运输加盖篷布,运输道路定期洒水降尘。3环评提出加工区:将破碎机、制砂机、筛分机及传送带设置于封闭的加工厂房内,并在厂房内四周安装固定喷淋装置,破碎、制砂、筛分采取喷淋降尘措施。20环评提出装卸区、采区:装卸区、采区分别新增1台移动式雾炮机(共2台)喷雾洒水压尘。1环评提出食堂油烟1台抽油烟机0.3环评提出固废生活垃圾设置若干个垃圾桶/依托原有危险废物(HW08)①危废暂存间1间、建筑面积为5m2,暂存间内放置2个废油收集桶,废油收集桶容积20L/个。②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标准的要求建设,危废暂存间地面采取防渗、防漏措施;并设立标志。2环评提出闭矿后生态恢复40环评提出其他环境评价费2/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费4环评提出合计108.41/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要素

施工期

运营期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陆生生态

加强宣传工作,禁止猎杀野生动物及随意乱砍滥伐树木的现象发生

规范管理,避免工程运营对保护植物产生损害

加强宣传工作,禁止猎杀野生动物及随意乱砍滥伐树木的现象发生

规范管理,避免工程运营对保护植物产生损害

水生生态

/

/

/

/

地表水环境

沉淀池

不外排

在新建露天采场、弃渣场和堆料加工区截水沟下游修建初期雨水收集池,共4个,总容积700m3,其中开采区下游初期雨水收集池容积400m3,矿区道路下游初期雨水收集池容积100m3,堆料场下游初期雨水收集池容积100m3,弃渣场下游初期雨水收集池容积100m3。办公生活用房设置一个容积为5m3化粪池。食堂设置一个容积为0.5m3隔油池。

不外排

地下水及土壤环境

危废暂存间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进行建设

地下水和土壤未污染

危废暂存间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进行建设

地下水和土壤未污染

声环境

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限速限载,禁止鸣笛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限速限载,禁止鸣笛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振动

/

/

委托专业爆破公司进行,合理安装炸药量,控制安全爆破距离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混合区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72-2014)

大气环境

洒水降尘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

对工业场地破碎站采取全封闭设置,破碎机、打砂机和筛分机设置于封闭的破碎站内,并在四周安装固定喷淋装置,破碎筛分采取喷淋降尘措施;整个工业场地采取洒水降尘措施;配置1台洒水车,采用移动式雾炮机对剥离粉尘进行降尘。场地硬化、道路硬化、落料口设置措施(增加溜槽或者软管)、堆场不高于原料堆棚。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

固体废物

施工产生的土石方全部堆放至弃渣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按环卫部门要求进行处置

处理率100%

废土石储存在弃渣场内,用作闭矿时绿化覆土。初期雨水收集池污泥定期清掏后用于厂区道路修缮;危险废物暂存于危废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标准的要求建设,危废暂存间地面采取防渗、防漏措施;并设立标志;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按环卫部门要求进行处置;定期由周边农户清掏沤肥,用作农家肥施用;

处理率100%

电磁环境

/

/

/

/

环境风险

/

/

弃渣场挡墙严格按设计施工,确保挡墙和截排水沟的施工质量,防止溃坝;

加强弃渣场管理,底脚废土石压实,弃渣场服务期满后做好废石场的封场、绿化和土地复垦工作,防止溃坝;

汛期前应采取下列措施做好防汛排洪工作。定期检查各项环保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

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向主管部门备案,确保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完善

环境监测

/

/

按照上述“环境监测计划”执行

按照相关环保要求执行,达标排放

其他

/

/

/

/

七、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项目选址符合相关规划,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项目产生的污染源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物等,在采取环评提出的防治措施后可做到废气、噪声达标排放,废水不外排;固体废物合理处置,其运营基本不会降低周围环境的功能,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在认真执行三同时、水保方案、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及环评中提出的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治理措施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不会降低项目区域环境功能,项目建设不存在环境制约因素,因此,本项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考虑,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