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5日 星期天
意见征集

关于征求《<砚山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报告》修改意见建议的函

  • 信息来源
    县科学技术协会
  • 分  类
    民意征集
  • 发布时间
    2023-11-14
  • 结束时间
    2023-11-16

县科素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为加强对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调查与反馈,促进决策的有效执行,提高实施效果。根据《砚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后评估工作的通知》(〔2023〕—196)要求,结合我县2021年以来全县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县科素办草拟了《<砚山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报告》,请各成员单位结合本部门、本行业工作实际,对该《报告》涉及的相关事项内容、数据提出修改意见建议,并于2023年11月16日上午11时前将修改意见建议报送县科素办(县科协),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

此函。

联系人:杨富沙,联系电话:3012014,QQ:1412156005。


附件:《砚山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报告


砚山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砚山县科学技术协会代章)

2023年11月14日


附件:


《砚山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报告


为深入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县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稳步提升全县公民科学素质比例,推进实施好《砚山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砚政发〔2022〕41号,以下简称《方案》)年度任务,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科素办,下同)积极探索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特色模式,持续开展《方案》重点项目实施。为加强对本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调查与反馈,促进决策的有效执行,提高实施效果,现将该重大行政决策项目后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总体评价

我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州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责任单位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统一思想认识,团结协作,紧紧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公民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技能,重点开展5项提升行动,较好地完成了《方案》的总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强化顶层设计,组织实施推动有力

高度重视、精心谋划、高效推进,建立了由县委分管领导、县政府联系领导负责,县科素办(县科协)牵头,相关部门、乡(镇)统筹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砚山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夯实保障措施,纳入绩效考核,开展专项督查,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明确经费投入标准,科普经费预算人均1.5元,县级科普经费投入年度不低于50万元。三年来,全县科学技术普及支出累计达210万余元,较“十三五”末期增长20%,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费保障。

(二)丰富科普活动,营造科学文化氛围

坚持重要节日节点普惠科普与日常科普相结合,持续开展科普宣传,突出特色开展生态科普宣传活动,拓展服务半径开展流动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有奖问答,激发了公众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调查显示,公民对科技发展信息感兴趣的程度较高,对卫生健康感兴趣的公民达95%;对气候与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应急避险感兴趣的公民均超过90%;对网络信息技术、前沿科技感兴趣的公民均超过80%。理性求实的科学文化氛围正在形成,80%的公民赞同“科学技术既给我们带来好处也带来坏处,但是好处多于坏处”等观点。公民理解支持科技创新,80%的公民赞成“公众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支持,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础”。

(三)开展应急科普,助力科学防控

“十四五”以来,利用近百个应急广播大喇叭播报预警和各类科普防控宣传信息近百万余(条)次。使用“科普”内容信息资源,发布科普知识、信息和视频10万条(次),发放防控宣传折页等超过30万份(册),科普传播总阅读量超过50万次,为打赢防控工作做出了贡献。调查显示,大多数公民最相信“实时新闻”、“最新数据”、“权威专家观点”和“科普知识”。公民对个人疫情防控、应急避险等题目的回答正确率都超过85%。

二、项目推进情况及成效

(一)社会化协同,加强科学素质建设

针对青少年、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夯实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全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稳步增长,并呈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从城乡分类来看,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高于农村居民,分别为12%和7%,城乡差距小于总体水平;从性别分类来看,男性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高于女性公民,分别为8%和6%,性别差距小于总体水平;从年龄分类来看,中青年群体科学素质水平较高,且随年龄增长呈依次递减状态;从受教育程度来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明显提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公民达到了28%,具备高中(中专技校)学业水平的公民为17%,初中及以下为5.5%。

(二)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扎实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社区科普益民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科普信息化工程、科普产品助力工程,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不断夯实公民科学素质基础建设,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普公共服务,促进科普服务的公平化、普惠化、精准化。“十四五”以来,创建了1个科普示范县、1个科技馆和1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同时,结合现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1个县级文明实践中心、11个乡(镇)文明实践所、108个村民委(社区)文明实践站设立科普图书室,全县140余所中小学开设科普课堂,各类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作用发挥明显。电视、互联网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比例分别达到88%和83%。公民参观科普场馆、利用科普设施的比例持续提升,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公民达75%,参观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公民达55%,利用流动科技大篷车“六进”科普宣传获取知识的公民达40%。公民对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和科普场所满意度较高,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在获取知识、增加兴趣、加深认识、解决问题等方面均有很大或一定程度提升。75%的受访者对所在社区的科普环境表示满意。

(三)突出重点人群,深化科普供给

1.提高各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引导各教育阶段教学方式变革,开齐开足科学课程,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想象力。加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保护幼儿好奇心。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开展科普参观(体验)、科普讲座、科学教育主题班会、科技日、科普日、科学幻想绘画等校园科技教育活动,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举办和参加省、州青少年科技竞赛、科普讲解比赛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实施“大学生假期科普志愿服务、科技夏令营等活动,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升青年创新创业能力。

2.着力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志向和创新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青少年科普实验赛、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中学生学科竞赛等品牌活动。结合科技发展前沿,开展“课堂”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与专家现场连线互动,大力推进做好相关基础工作,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培育一大批具备创新潜质和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3.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科普示范基地等科普场所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组织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开展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鼓励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生理卫生、自我保护、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

4.全面提升教师科学素质。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动中小学配备科学教育、科学传播专业教师,壮大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开展理化生实验教学技能大赛、创客大赛、信息技术应用评比等活动。依托“国培计划”等平台深入开展线上培训,进一步加大线下集中培训频次,每年培训300人次以上科技辅导员。

5.深入开展农村科普宣传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大篷车进农村、万名专家讲科普等活动,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卫生健康、农林渔牧、绿色生产、食品安全、移风易俗、科学教育、自然资源、生态文明、节能节水、防灾应急、公共安全、文化旅游、民族宗教、天文气象、体育健身、反邪反诈等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

6.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依托七乡讲堂、万名党进党校、农函大、农广校等平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鼓励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组织农民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等活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5万人次以上,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培育高素质农民5千人以上。

7.夯实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发展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科普文明实践活动。发挥科普示范县、科普小镇、科普示范村(社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组织县内外科技专家,基层“三长”、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乡土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按照面向基层、专兼并重、服务全民的原则,广泛动员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人员、在校大学生和农村乡土人才注册登记成为科普信息员,广泛开展科普传播分享服务。

8.开展理想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和大国工匠、最美职工、青年文明号等选树宣传活动,积极培育“工匠”。以“职工书屋”等为载体,广泛邀请劳模先进、工匠大师、能手等深入企业车间、班组、园区、重大建设项目工地采取宣讲会、座谈会、报告会、培训会等形式开展讲习活动,举办“匠心筑梦· 工匠进校园”“爱岗敬业 劳动模范进校园”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9.推动企业和产业工人双提升。培育并壮大企业科协组织,鼓励企业积极培养和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发挥学会、协会、研究会作用,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

10.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依托大中专院校、医院、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养老机构、进家庭,加强健康科普服务。广泛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新闻等各类平台,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环境与健康、垃圾分类等知识,帮助老年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本《方案》实施以来,我县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但科学素质提升是着眼于全民的意识与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践性和前瞻性,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县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仍在不断的探索和推进中。

(一)存在问题。一是部分领导和党员干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有关部门、乡(镇)没有很好地设计组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专题活动;三是科普宣传员队伍建设薄弱;四是科普机构专职人员的配备、培训专项经费的计划有待加强和落实;五是联动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上述困难和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方案》实施的整体推进。

(二)措施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持续做好领导、协调、督查工作,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列入部门工作绩效和领导干部政绩年度考核体系。明确目标及考核监督办法,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按照《方案》提出的“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搭建平台,形成科普工作“大联合、大协作”的社会格局。二是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按照《科普法》要求,继续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制定和完善科普工作的组织管理、社会责任、保障条件等各方面的具体措施,确保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开发整合资源和加强队伍建设。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发和整合科普人力资源、阵地设施资源和科普信息资源,进一步扩大共享范围。特别要重视科普宣传员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充分发挥科普宣传员的作用。

我们将以这次评估为契机,认真总结实施工作中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做到上下联动、典型牵动、信息互动,进一步推动我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的深入实施,为全面提高全县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努力奋斗。



砚山县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征求<砚山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报告》修改意见建议的统计情况

县科协于2023年11月14日向砚山县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以及县政府门户网站发送砚科素办函〔2023〕2号 关于征求《<砚山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报告》修改意见建议的函,经统计,各成员单位和公众均无意见建议反馈。


砚山县科学技术协会关于《砚山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情况报告》的起草说明.docx

我要征集

姓  名:
联系方式:
邮  箱:
id:
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