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12月1日,在砚山县老鹰窝康复院新修好的水泥路上,康复院工作人员和康复者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唱出了心中的歌。
从“与世隔绝”到被社会接纳,从“麻风村”到“全国先进麻风院村”,50年的非凡岁月,老鹰窝麻风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世隔绝”的孤岛蜕变
砚山县康复院又名老鹰窝麻风村,地处砚山县江那镇羊街社区向阳村,距离县城约6公里,始建于1973年2月,老鹰窝麻风村是当时麻风病患者集中隔离治疗的地方之一。在那个谈“麻”色变的年代,这群人成为了特殊的存在,他们不仅要承受着世人的偏见和歧视,还要承受着麻风杆菌侵蚀造成肢体畸残带来的痛苦,不通电、不通路、与外界无交际的居住环境就像一座孤岛。
2008年,老鹰窝麻风村被列为麻风病院村国债建设项目,项目实际占地面积1.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48.21平方米,绿化面积7678平方米,2009年12月15日竣工投入使用,2012年5月15日正式成立更名为砚山县康复院,2019年获得“全国先进麻风院村”称号。新建的康复院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可收容麻风病畸残者250人,县委县政府把康复院的运转经费、生活费、医疗费用等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给预拨付。居住人员每日三餐,桌式就餐,正餐五菜一汤;衣被统一换洗,洗漱用品免费统一发放,洗漱间和文化娱乐室统一设置;24小时供应热水;设置无障碍厕所;民政部门按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居住人员死亡后由民政部门按政策提供火化和安葬公墓服务。截至目前共收住9批次110人,已死亡36人,现有居住人员74人,均为2级以上畸残的麻风病治愈康复者。
党和政府从未遗忘特殊人群
从县城到达康复院的道路尚有1.6公里未硬化,随着雨水常年冲刷,路面损坏也越来越严重,晴天尘飞扬,下雨泥漫路,最终变成了晴难行雨更难行的情况,康复院村民和工作人员进出十分困难。2021年,康复院(含皮防站)干部职工自发捐款10380元,购买沙石填平坑洼道路。
为增强居住人员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康复院把进村道路硬化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及江那镇政府争取资金支持。2022年9月,县委、县政府及镇政府高度重视康复院和向阳村村民的出行问题,将老鹰窝至向阳村道路硬化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2022年10月26日,老鹰窝至向阳村道路硬化工程开工。
村民自发为进村道路硬化捐款
康复院村民听闻进村道路硬化开工后都拍手叫好,纷纷自发主动找到康复院工作人员进行捐款。康复院村民们均为2级以上畸残者,虽然他们提供不了劳动力,但他们从每月仅有的低保补助中捐出了一份爱心,74名麻风病康复者共捐款7230元。
“因为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我才能有机会居住在康复院享受天伦之乐,这次政府要修路,我提供不了劳动力,只能捐出自己平时省下的一点钱,虽然捐款金额很小,但它代表着我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心”。瞿艳琼激动地说。
“等路修好后,我们外出回家,家里人进来看我们,安全有了保障”。马恩发如是说道。
在康复者们捐款行动的感染下,康复院附近种植西红柿的王福根、王福良两兄弟捐款900元,向阳村7户村民捐款10000元。
“豪特”助力解决特殊人群出行难题
2022年11月23日,在砚山县康复院举行了一场暖心感人的捐赠仪式,文山豪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县卫生健康局、县红十字会、县融媒体中心、县皮防站(康复院)等单位参加了仪式。
文山豪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代表钟顺向县康复院捐款3万元助力入院道路建设,并表示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影响更多人或企业来关注和关爱麻风治愈康复者。让康复者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麻风村的“幸福路”
2022年11月26日,进村道路硬化完工,康复院和向阳村村民们欣喜若狂。
2022年12月1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部分村民迫不及待的出门看看硬化好的道路,一边走一边感慨“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进村道路硬化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企业及社会人士的爱心捐赠”,大家情不自禁集体唱起了《社会主义好》,用歌声唱出对党和政府、企业及社会人士心里想说的话。
路上遇到正在地里摘辣椒的群众,康复院村民杨赵石骄傲地向群众炫耀到“我们的进村道路修好了,你们车子可以开到地边,你们来地里劳作也方便了”;
向阳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梁昌菜激动地说“这条路一直是我们的‘心头病’,如今党和政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了我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后农作物、经济作物运出去就更方便了,相信今后村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康复院村民王绍明用壮语唱到“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太阳月亮比不过,感谢党的照顾,出门走路脚不得沾泥巴.....”,在王绍明的带动下,壮族村民们纷纷唱起了感党恩的山歌,你一句我一句,用朴实无华的歌声共同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感谢之情。
政府支持+企业助力+村民自筹,解决了民之所需、民心所盼,成就了一条浸着博爱与温暖的道路,“最后一公里”不仅仅意味着便捷和远方,更连接着另一种命运和梦想,康复院和向阳村的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