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5日 星期天
乡村建设共参与土围城里聚民心
发布时间:2022-08-18 10:08:08     来源:维摩乡 阅读次数:1934

一声号召,全民参与,投工投劳,21天,实现一个民族团结村的蝶变新生……这便是维摩彝族乡土围城村小组建设“绿美村庄”的真实写照。

“头雁”引领,以表率之力攻“绿美”之坚。自开展“绿美砚山”建设以来,土围城村小组党支部坚持在“领”和“干”上做示范、做表率,6月23日在村小组活动室召开的党员群众会上,在党支部书记的一声号召下,全村15名党员率先垂范,纷纷表示,“建设家园是大事,必须把家里的事放一放,把地里的活计歇一歇,齐心打造绿美家园”,在党员的带动下,全村211名群众纷纷跟随,响应“绿美村庄”建设的号召,形成了党员带着干,干部领着做,群众跟着干,“我家我打造”的浓厚氛围。

993048683a9c44a99652e9b0409c8772.png

71e151e6564049ffbef17d1cdcf5d0da.png

dfa0a54f6cbc4ccdbc165a4cdb063ef5.png

577c77f61ce24d989982e409119c9636.png

(图为建设中)

量力而行,探索“节约自然”的“绿美建设”新思路。土围城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3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8公里,在这个仅有46户人家且交通不便的小山村,面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集体资金短缺,没钱搞建设的困境,一位党员提出“没钱照做,小钱大做”,于是村干部与村民齐动脑动手,没有花草,就到附近的山里挖野花,把自家种植的花卉捐赠出来;没有凉亭,就捐木捐瓦让村里的巧匠自行搭建;没有花台,有手艺的村民就主动拿出自家的泥瓦工具,当起了砌墙师傅;没有花盆,大家就变废为宝,把轮胎、水缸经过改造后变成花盆,把矿泉水瓶种上多肉挂墙上作为墙饰……在花园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本土为主。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水泥砖台,利用本土石头搭花台、山中竹子围栅栏,园中购买暮春菊700株、三角梅300、海棠月季等700余株作点缀,合力打造一个“扎起篱笆养起花、菜园种菜花园栽花、不把泥土带回家”的和谐美丽的村庄。这正是“资源山上搬、人力村里找”,用最少的钱把“绿美村庄”轰轰烈烈地建设起来。

坚持塑优造魂,留住“绿美建设”强心剂。乡风文明是美丽乡村的灵魂,土围城认真制定村规民约,特别是在公益事业方面细化村规,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群众严格遵守村规民约,长期以来形成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良好氛围,用实际行动担起“民族团结示范村”称号。村党支部书记还鼓励群众使用瓦罐、旧盆、旧锅、旧猪槽等体现乡愁的废弃物件进行装饰,把墙壁作为宣传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提倡自家门前自家“美”,并且以身作则自掏腰包购买200余株小多肉悬挂墙外,变裸墙为美丽墙。其他群众也纷纷效仿,主动购买花草装点庭院。从7月1日正式动工到7月22日止,“路上见景,旮旯见彩,一步一景串联打造”的想法已经基本实现。下一步将继续紧紧围绕民族团结、新时代文明、田园风情等方面,美化外墙,注重道路两旁“绿美”景观布置,让艺术创意与本土风土人情相结合,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坚定“洁美”目标,瞄准“绿美打造”靶中心。群众自发建设村庄目的就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朝着这既定目标土围城还把“绿美”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相结合,同部署,同推进。户厕改造完成46座水冲厕,坚持自家门口每日1扫,集体大扫除每月开展4次,坚持关鸡拴狗,放牛自带“小铲铲”,真正抓质量抓实效,整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21天打造出来的“绿美”村庄不是终点。走进花园里,看到村民们在“话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听他们说:“看着村里的变化,我们很骄傲,对过上好生活更有信心、有底气了,感谢国家感谢党,我们还要继续搞建设,给娃娃有个玩的地方。”看群众期盼更热切了,内生动力更强了,相信不久定能看到以家庭小美聚合乡村大美,由一处美迈向一片美迈进。

c35da65452a846a5bbdc5c4789fc53f4.png

133036a3461f41b7b32dbb6dc5f6723b.png

bb5a4f5f5b2d45ae99fe06d34051dc61.png

cde4b29d4f2f443ea5eba98f5d7fdb79.png

e17c89a9fc1d4132a99157a40483a4b3.png

eeef6cf5fda340dc832581cd97f66d78.png

(图为建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