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农村地区,全村男女老少游街呼喊、敲锣打鼓、敲锅打盆,有“赶天狗救月亮”的习俗,特别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在农村的人,想必依然记忆犹新。近几日,传闻在文山州砚山县阿猛镇许多村寨相继出现了敲锅打盆、吹哨子、跑街呼喊的“怪事情”,让我们探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只听见迷法村委会下黑尚寨子里传来大声疾呼、高低不齐的喊声,还有夹杂着刺耳难耐的敲锅打盆声和应急警报声,“跑快点,跑快点”、“赶紧从家里跑出来”、“跑到宽敞不得(没有)房子的地方”、“錓錓锵锵”、“铿铿铛铛”……人们急忙从家里跑出来,有抱小孩的、背小孩的、搀扶老人的、背老人的……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敲锅打盆,行色匆匆地往村街宽敞的高处方向跑。虽为“仓惶而逃”,但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大白天的敲锅打盆,原来是一场别出心裁的安全应急演练。
中国自古有“敲锣打鼓,赶天狗救月亮”的习俗,也有过敲锣打鼓吓防野兽和发出预警的历史,古籍《周礼》就有“救日月,则诏王鼓”的记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认知程度,体现了对世间生灵的敬重和反抗自然的勇气,也是人类在未知面前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近年来,随着广大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现如今已经看不到“赶天狗救月亮”的现象了,但对于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只要听到敲锅打盆的“预警声”,就能立即唤醒潜意识里的保护自我警觉。
演练过后,黑尚村小组一老人说:“明明认得这是在演戏了,自己年纪大,跑不快,但是听见这个“铿铿铛铛”的敲盆声音,心里慌慌的,感觉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然后就使劲地跟着大家跑了!”
据悉,阿猛镇辖13个村委会153个自然村,总人口15582户61632人,为使安全应急演练走心入戏,深入人心,结合实际,精心谋划,针对年轻人员外出较多、在家的大部分为老年人这一情况,全镇党员干部职工实行分片包组形式,不分昼夜,不同批次,以敲锅击盆“预警声”与应急警报声相结合发号施令的方式,轰轰烈烈,村村寨寨,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安全应急演练,并力求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每次演练,根据村寨实际,结合典型案例,用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少数民族村寨,开启“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模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防洪防汛、消防安全、地震安全、疫情防控、野生菌中毒防控和抢险救灾等安全应急知识。
通过演练,广大群众知晓了报警信号、撤离路线、临时避险地、自我保护、相互援助等安全应急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了安全避险能力。同时,检验和提高了镇党委、政府各部门的协调联动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了党员干部职工的忧患意识,为将来处置可能遇到的突发紧急情况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演练活动达到了良好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