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5日 星期天
云南省砚山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1-01-12 09:20:18     来源: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 阅读次数:342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等技术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运用,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竞争能力,让砚山县绿色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切实提高农民收益。结合我县实际,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起草了《云南省砚山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现向广大群众征求意见,请于2021年1月15日前将修改意见和建议反馈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联系人:卢文琴,电话:3122401,邮箱:784872308@qq.com


砚山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2021年1月12日                       

云南省砚山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等技术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运用,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竞争能力,让砚山县绿色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切实提高农民收益。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概述

(一)编制依据

1.《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的通知》(农办市﹝2020﹞12号)

2.《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转发“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的通知》

3.《云南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

4.《砚山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5.《云南省“一县一业”(砚山蔬菜产业)示范县创建方案》

(二)试点时间。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

二、项目区概况

(一)砚山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2019年,砚山县地区生产总值159.9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0.2亿元,增长1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亿元,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7亿元,增长11.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82元、11750元,分别增长8.5%和1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101亿元、84.6亿元,分别增长5.8%和13.9%。全县农业总产值53.29亿元,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212.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完成106.9万亩,实现粮食产量30万吨;经济作物完成102万亩,实现粮经种植比为51.2:48.8。

(二)砚山县资源禀赋优越

砚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国土面积3822平方公里,有3000亩以上坝子35个,其中平远坝子是全省八大坝子之一;总耕地面积220万亩,年均气温16.5℃,无霜期300余天,年均降雨量900~1000毫米,光照充足、四季温和,是作物生长的最佳区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砚山素有“滇桂走廊”之称,是云南外接东盟、内联泛珠的主要通道,县城距文山砚山机场5公里,云桂铁路、广昆、平文、蒙文砚高速公路、323国道横贯全境,形成2小时到富宁港、3小时到昆明、5小时到南宁的快速交通格局。

(三)高原特色产业

砚山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产粮大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重点打造辣椒、蔬菜、粮食、三七、烤烟、水果、山地牧业、油料等高原特色现代产业。粮食产量连年增加,2019年实现产量2.94亿公斤;辣椒、蔬菜、三七、烤烟、油料5大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种植面积达98.6万亩。辣椒、蔬菜成为砚山县种植面积最大,助农增收最明显的主导产业,2019年全县种植面积76.5万亩,产量76.4万吨,农业产值14.37亿元。叶菜类主要销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销量20.4万吨,销售额6.8亿元;辣椒主要销往四川、湖南等20多个省(市、区)以及海底捞、李锦记、康师傅、统一等知名企业,销售量38.5万吨,销售额14.6亿元,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列首位。砚山县是云南小椒的主产县之一,建有全国第二、西南第一大的辣椒专营市场和集散地——稼依辣椒城。砚山蔬菜产品出口美国、墨西哥、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出口3.4万吨,出口额2.2亿元。三七产业,2019年三七在地面积27859亩,标准化种植达90%以上,实现产值5.33亿元,比2018年增3%。县域6户加工企业,全年购进三七原料1007734公斤,耗用三七原料1046717公斤,季末结存三七原料38204公斤,实现加工产值7983万元,比2018年同期增77.6%。18户流通户,全年购进三七原料88000公斤,耗用三七原料81500公斤,季末结存三七原料17700公斤,实现流通业产值6210万元,比2018年同期增8.8%,是名贵中药材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被誉为“中国三七之乡”。

(四)农产品品牌建设

产业品牌培育。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砚山县加强对企业、合作社品牌培育,蔬菜、三七企业品牌培育19个,产品品牌培育40个。2018年“云松南”牌奶白菜、2020年“我走鲜”牌番茄获得云南省十大名菜,同时奶白菜、上海青被评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培育了“云松南”“中康食品”“我走鲜”“金七”“坤七”“砚七”等一批企业品牌。二是有机绿色及地理标识产品认证。全县“三品一标”认定种植业无公害产地面积107.2万亩,蔬菜类认定38.2万亩,占认定总面积的35.6%。目前,全县三品企业16个,产品总个数76个(其中无公害企业5个,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企业9个,产品59个;有机食品企业2个,产品8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

(五)网络及物流概况

1.网络建设基础。砚山县建成覆盖城乡的现代化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以“宽带中国”和电信普通服务补偿试点,“百兆乡村”示范网络等,全县2G\3G基站总数468个,4G/LTE基站1347个,5G基站建设总数6个。全县行政村无线网络覆盖100%,通光缆比例达到98%,宽带网络覆盖100%行政村及70%以上自然村。

2.快递物流基础。砚山县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顺风、中通、圆通、申通、韵达、德邦等国内主流快递公司落户砚山,目前,全县有物流和快递企业44家,其中投递网点57个,覆盖全县11个乡镇,覆盖率达100%。2019年物流行业销售总收入3600万元,年末从业人员总人数200余人,快递包裹进港量200万余件,出港量100万件,进港收入500万元,出港收入700万元。

3.砚山县农产品网络销售。一是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砚山县农产品销售渠道广,企业、个体户开设淘宝、天猫、微商、拼多多等店铺,通过网红直播、淘宝直播、益企播等多种方式推介砚山特色产品。二是运营能力。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电商物流服务中心1个,电商物流仓配中心1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43个,其中贫困村站点42个,建成1200平方米的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乡镇服务站覆盖率100%,村级服务站覆盖率达50.46%,建档立卡贫困村覆盖率达53.16%。建成农产品上行分拣包装仓储中心1个,可为企业、合作社提供农产品分级、分拣、包装服务。2019年全县累计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网络零售额5.51亿元;2020年至今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网络零售额5836.9万元。

三、试点目标

2020年8月,砚山县被农业农村部列为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试点建设任务。在全县范围内,围绕蔬菜产业、三七产业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一是培育“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推进主体,即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1个。二是改造1个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配备预冷、低温分拣加工、冷藏运输等冷链设施设备。三是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提高乡级冷链物流连通率和覆盖率达到50%左右。四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1个,以蔬菜产业为主的“砚山蔬菜”品牌。五是建设县域优质特色农产品大数据平台1个。供给能力和供应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通过试点,探索形成一批符合当地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推进模式和标准规范,向全省推广应用。

四、建设重点任务

(―)培育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协会、信息进村入户运营商、电商企业等各类组织,整合行业内资源,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以下简称“运营主体”),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推进主体;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对运营主体的监管指导,探索订单生产、参股分红等多重分配机制,把更多电商发展红利留给农民。

(二)以运营主体为核心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

1. 建设提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基础设施。针对试点农产品,集中打造一批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配备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管理的智能化设施设备和农产品质量追溯设备,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农产品追溯。结合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统筹现有的示范园或电商孵化园等资源,建设改造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县级集配中心,作为出村进城的枢纽,配备预冷、低温分拣加工、冷藏运输等冷链设施设备,有完善的电子商务物流仓储功能,集中实现网销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品控分拣、打包配送、统配统送等功能。合理规划和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服务站点,开展农产品分等分级、预冷仓储、包装等服务。整合利用快递物流、邮政、供销合作社、益农信息社、电商服务站点等现有条件,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提高县域内冷链物流连通率和覆盖率。

2.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推动运营主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市场化手段,引导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主体,以订单农业等方式有效对接和带动广大小农户,执行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统一生产、统一采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形成协同高效、利益共享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体系。针对农产品市场运行趋势和消费需求特点,及时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和供给节奏,合理制定销售计划,精准安排生产经营,生产、开发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

(三)建立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运营服务体系

1. 提升益农信息社农产品电商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益农信息社以及农村电商、邮政、供销等村级站点的网点优势,结合运营主体的生产、加工、仓储能力,统筹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体系。为没有进入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的其他农户和产品,以低成本、简便易懂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供电商培训、加工包装、物流仓储、网店运营、商标注册、营销推广、小额信贷等全流程服务。加强益农信息社信息员电商实操技能培训,配备一定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存储和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提升益农信息社网络销售功能。

2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网络营销。 积极培育蔬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做好品牌监督、质量安全管控和供应链管理,提升品牌价值。加大运营主体与网络销售平台对接力度,在大型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做好电商零售,开拓批发电商、分销电商渠道,探索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加强与生鲜电商企业合作,带动和扶持网商、农业企业参与,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全网营销体系,进行全网整合式销售。同时,注重线下传统批发零售渠道的维护,建设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直营店、体验区,用网络营销带来的知名度促进线下销售。

(四)建立有效的支撑保障体系

1.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加强对运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质量控制规范和技术规程,加强对农产品供应链全链条的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支持运营主体开展试点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推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2. 建立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农业农村部门组织运营主体、科研机构等,加快试点农产品田间管理、采后处理、分等分级、包装储运、产品追溯、信息采集等各环节标准研制,细化标准化生产和流通操作规程,形成多层次的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一致性。

3. 建设县域优质特色农产品大数据。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开展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统计监测。依托运营主体,实现全产业链大数据的统一归集,统一对接“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大数据平台,确保出村进城数据的及时上传与汇集。健全农产品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服务机制,及时发布各类市场信息,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安排生产经营。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砚山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砚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长任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由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协调推动我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

(二)加强风险管控。强化风险意识,认真分析研判潜在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种可能风险,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风险工作。

(三)加强资源统筹整合。不断创新政策和资金支持形式,充分调动供销、邮政、电信等系统和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针对工程实施需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查缺补漏、改造提升,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充分运用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的砚山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提供产品营销的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宣传好、包装好、营销好砚山农特产品。充分利用上海和中国兵装集团对口帮扶的机遇,大力实施“砚菜进京”、“砚菜入沪”、“砚品进京”、“砚品入沪”,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户获利能力。

(四)加强试点示范。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协作,对蔬菜、三七全产业链各项标准和操作规程的研制,推荐条件成熟的标准列入地方标准。

(五)加强总结宣传,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加强对“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宣传,营造全县各级各部门关心关注支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良好氛围,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推进工作,做好试点各阶段工做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促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