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砚山县阿猛中心卫生院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载体,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加强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期待和需求。
信息化建设添翼。卫生院引进智慧公卫(家医)随访采集管理系统,探索创新常规体检、定期随访、移动诊疗的“背包式”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背包式”的便捷性和智能性,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及其他失能失智、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开展“一站式”健康体检。体检结果由手工录入升级为实时上传信息系统,出具结果时间由原来的3天提速到当天1小时内,及时准确分析服务对象个人健康状况,实现“由被动体检变主动体检、由付费体检变免费体检”的转变。去年以来,背包体检服务已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及其他特殊人群开展免费体检1740余人次。提供常态随访服务,对辖区所有在管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开展“一对N”服务。加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预防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并进行用药指导。全力开展流动诊疗,充分发挥“背包式”小而全的配置优势,利用背包设备及时上门为患者进行常见疾病的常规检查,解决了以往医生上门开展医疗服务只能做测血糖、血压等项目,不能为患者开展诊疗和药事服务的问题,逐步实现“由出门求医变上门救治、由群众期盼变关心关怀”的基层医疗服务新格局。截至目前,“背包式”服务累计上传65岁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等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记录及信息4546余人次。
医防融合夯根基。积极探索医防融合服务模式,优化医防融合服务细节,延伸防、治、管紧密服务链条,实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转变。探索创新“医疗配合公卫,公卫推进医疗”的双向互动模式。充分利用健康砚山服务平台、慢病管理系统、中联系统,实时掌握群众是否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时掌握群众健康状况。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载体,深度推进医防融合,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优化服务流程,引导慢性病患者基层首诊,实现诊疗服务流程由“挂号-候诊-就医”向“挂号-公共卫生服务-就医”转变,即完成患者就诊需求,又能完成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推进慢病管理分中心及妇女儿童健康管理分中心建设,针对“一老一小”特殊群体,全院各科室紧密合作,实现服务的强势推进与全面覆盖,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定期举办知识讲座、义诊、宣传活动等形式,将健康知识深入人心,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重点科室蓄能量。突出中西医结合,积极推进中医药特色治疗,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中医科是集针灸治疗、物理治疗、现代康复、中医护理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治疗科室。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中医科积极引进、吸收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配合使用中医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简、效、廉、便”的特点,将中西医有机结合,将临床疗效最优化,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推动重点科室建设,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契机,2023年医院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医学先进设备,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引进了浮针、超微针刀、穴位注射、推拿整脊等新技术、新项目,中医技术水平有质提升,让更多患者受益。
人才培养强引擎。通过线上+线下、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制定《砚山县阿猛中心卫生院三年人才发展规划》《砚山县阿猛中心卫生院2024年乡村医生轮训项目实施方案》。年组织线上培训10次、线下集中培训8次,外派进修15人、短期学习50人次,外请专家讲学3次,院内继续教育6次、技能操作培训2次、技能竞赛2次,乡医到院轮训学习22人,在外规培8人,医务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职业技术操作能力不断提升。在术科发展、疑难病诊治方面有了较大提升,目前能够开展阑尾切除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肛周脓肿切除术、疝气修补术、四肢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等手术,能独立完成心电除颤、气管插管、急诊溶栓等操作。同时,实施人才“双培养”,把党员培养成管理骨干、技能骨干、业务骨干,把技能骨干、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促进人才双向发展。
完善设施优环境。医院设建有清风走廊、清风亭、长椅,供患者在康复期间悠然散步、安心休憩。清新的空气与宜人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宽敞且明亮的候诊大厅、整洁又舒适的病房、先进的医疗设备,令人眼前为之一亮。过去,阿猛镇患者常常要辗转到县城甚至更远的地方看病。为扭转这一局面,阿猛中心卫生院积极谋求上级支持,加大投入规模,持续完善医疗设施。积极推广线上挂号缴费平台使用,安装电梯、自助胶片打印机、刷脸支付等设施设备,方便群众就医等。增添设备,极大地提升了病情的诊断精准确度,改善了就医环境,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通过改造医院内外环境,规范设置停车场,统一全院标识标牌,整治乱贴乱挂现象,医院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就医秩序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由93%提高至99%,群众就医获得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