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挖内需潜力,着力“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各行业陆续推出各具特色的促消费活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壮大,叠加春节、州庆、三月三民族节等假日因素,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全县消费市场呈回升向好态势。
一、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一季度,砚山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0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升1.2个百分点,高于全州4.6个百分点。
(一)乡村消费市场增速逐步提升。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农村市场环境持续改善,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乡村消费品市场持续较快增长。一季度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4亿元,增长10.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2.86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乡村消费市场增速正逐年提升。
(二)批发和零售业逐步回升、住宿和餐饮业平稳增长。一季度批发业累计实现销售额72.75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63.10亿元,同比增长19.2%,限额以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9.65亿元,同比增长28.0%;零售业累计实现销售额21.76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76亿元,同比增长14.2%,限额以下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0.00亿元,同比增长20.4%;住宿业累计实现营业额0.18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06亿元,同比增长16.8%,限额以下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12亿元,同比增长15.1%;餐饮业累计实现营业额2.25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0.11亿元,同比增长14.8%,限额以下批发业实现营业额2.14亿元,同比增长13.0%。
(三)网上零售有所贡献。随着“互联网+”模式不断发展,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网络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过网络实现零售额0.02亿元,实现网上零售额零的突破,占限上商品零售额的0.9%,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运行存在问题
(一)城乡消费品市场发展不平衡。从消费地域看,乡村消费市场占全县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25.2%,全县消费品市场发展主要靠城镇带动,农村消费市场规划相对滞后,且市场基础条件和落后的商品流通网路,导致了农村购买力外移,影响了农村消费品市场份额的有效增长。
(二)居民消费意愿有所下降。从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数据来看,多数居民反映出今年以来就业难、收入增加难等情形在加剧,多数人依然持观望态度,或者将收入部分用于还贷、储蓄等,客观上的消费能力下降和主观上的不敢消费,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难以增长的关键原因。
(三)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上占比低、拉动力弱。全县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单位总体规模小、限上占比低,即使实现较快增长,也难以拉动全行业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县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4.2%,限额以上销售额占全县零售业比重为8.1%,仅拉动全行业增长1.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6.8%,限额以上营业额占全县住宿业比重为31.2%,仅拉动全行业增长5.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4.8%,限额以上营业额占全县餐饮业比重为4.8%,仅拉动全行业增长0.7个百分点。
(四)居民消费形态发生了变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货物品种选择多,价格实惠,足不出户就能实现购物,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催生了线上消费蓬勃发展,传统零售企业普遍反映,实体门店已成为网购平台的线下体验店,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三、促进全县消费市场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扩大消费能力。通过扩大就业和引导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促进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努力解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强城乡居民消费信心,扩大消费能力。
(二)加大创新力度,拓展消费新增长点。鼓励商家加大创新力度,增加创新服务供给,不断开拓潜在市场,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提供优质、便捷、个性化的商品及服务,进一步促进传统消费市场提档升级,激发居民消费潜力。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型展会、旅游节、美食节等活动来活跃市场,不断培育新兴消费热点,由此来带动住宿业、餐饮业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
(三)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拓展消费新渠道。积极支持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模式的发展,鼓励传统零售业与线上平台深度融合,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新格局。同时,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
(四)密切关注负增长企业,着力夯实贸易企业持续增长基础。持续关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切实掌握企业经营动态,加大走访指导力度,及时了解企业“急难忧盼”问题,有针对性的帮扶解决问题和困难,为企业平稳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不断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力争负增长企业降幅逐步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