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我县各地气温迅速升高,各类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易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为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防范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和生命安全,现发布夏季食品安全预警通告。
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夏季是细菌滋生的活跃期,食物在制作、储运、出售过程中处理不当会被细菌污染,食用被细菌污染后的食物会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广大群众在外出就餐时,要选择信誉度高、证照齐全的饭店,尽量选择煮熟煮透的食物,慎用生菜凉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注意洗手。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食堂、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集体用餐单位必须完善厨房、原材料库房、操作间的防蝇、防鼠、防尘、防虫等设施,防控苍蝇、老鼠、蟑螂等携带病菌污染食材引发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二、预防野生菌中毒
野生菌类营养价值高,而且口感好,因此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家庭误食野生菌中毒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头号杀手”。夏秋季节是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多发期,野生菌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出现烦躁、幻视、幻听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中毒。
大众在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采摘或选购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食用野生菌不要混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加工时应先放在沸水中煮3至5分钟,捞出后再用清水漂洗后再炒食。食用野生菌后如有恶心、头晕、呕吐、视物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医疗机构在积极抢救中毒病人的同时,应及时报告卫生健康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严禁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食堂、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集体用餐单位,宴席承办单位、农村自办宴席等加工食用野生菌。社会餐饮单位应尽量不要加工销售野生菌。
三、预防野花野菜野果中毒
当前,野花、野菜、野果生长旺盛,杜鹃花(木耳花)、金雀花、蕨菜、香椿、马桑果等野花、野菜、野果大量上市,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但是,野生植物生长环境不可控,容易吸附有毒物质、受到农药、重金属、虫卵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加之一些野菜本身含有较强毒性,加工食用不当极易引起食物中毒。建议广大群众不随意采摘、食用不认识、难以辨别、来源不明、异味严重、未食用过的野菜,不采摘加工食用生长环境条件差及公路周边、污水河道附近的野菜,采摘田地、林间、公园草地及水生野菜时应注意防范是否喷洒过农药或受污染,不生食山茅野菜,食用时要尽可能减少食用量,以防食用后中毒。
四、预防四季豆中毒
四季豆又名扁豆、云豆、刀豆、梅豆等,一般不引起中毒。但食用没有充分加热、彻底熟透的豆角就会中毒。四季豆中毒是食物天然毒素中毒中较常见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中毒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加工四季豆定要充分加热使之彻底熟透,以破坏其中所含的毒素。发生中毒后,轻者只须静卧休息,少量多次地饮用糖盐水即可,重者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五、加大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力度
各乡(镇)要加强对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监管,在疫情防控期间严禁举办农村家庭宴席,待疫情防控解除后,要加大监管力度,凡超过 50人就餐的农村集体自办宴席,举办者需提前24小时向所在地村委会申报。要充分发挥乡(镇)市场监管所和乡(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乡村医务人员的作用,加强申报备案工作,指导群众科学烹调、合理膳食,强化宴席食品卫生督察,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六、健全监测体系,保证信息畅通
各乡(镇)、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要健全监测体系,严格中毒事件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微博、抖音等新闻媒体,多种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饮食卫生意识。要及时报告食品安全信息。加强协作,增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防范、处置能力。加大对防范野生菌和吊浆粑中毒等知识的宣传力度,确保群众饮食健康安全。
砚山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醒广大群众,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要立即到附近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不要乱服药物,以免延误病情。同时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予以保存以备检验。在治疗急救病人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以备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调查,查处食物中毒事件。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执行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及时向卫生健康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报告。
砚山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6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